有所“換”,有所“不換”

時間:2015-12-18 09:40   來源:中國臺灣網

  “臺灣2015代表字大選”票選結果顯示:“換”字在50個候選字中拔得頭籌。這固然與臺灣“大選”不無關系,但“換”與“不換”之間,卻有著太多的“舍”與“不舍”。

  “臺灣代表字大選”自2008年起,每年終邀民眾票選最能代表這一年的漢字!皳Q”字是繼“亂”“盼”“淡”“贊”“憂”“假”“黑”之后,選出的第8個臺灣年度代表字。今年的結果一出,國民黨、民進黨以及親民黨紛紛給予表態(tài)。國民黨說,民眾希望在長久建立的良好基礎上改革,朱立倫代表不同世代、新思維,可以精準地帶領臺灣走正確的路;民進黨說,臺灣人民希望換一個新當局,帶領臺灣重新出發(fā);親民黨更直接:換人“執(zhí)政”就換宋楚瑜吧。

  在12月16日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(fā)布會上,發(fā)言人馬曉光針對記者提問指出:對于臺灣內部事務我們不予評論,我們要強調的是,兩岸關系和平發(fā)展的局面不能換,兩岸關系和平發(fā)展的共同政治基礎不能換,兩岸追求互利雙贏的共同目標不能換,兩岸同胞攜手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也不能換。

  年度代表字是臺灣地區(qū)民眾的一種“情緒溫度計”,島內人心思變,這是關心兩岸關系發(fā)展的人們都注意到的一個現(xiàn)象,2008年的那場政黨輪替,島內社會應該也有著相同的心境。所以有媒體指出:民意對現(xiàn)狀的不滿,恐怕不只是對一黨一人不滿,上臺了如果不能解決問題,換了誰來都是白搭。如果民意換來的不是煥然一新,而是換湯不換藥,執(zhí)政乏力,上臺者同樣難逃被換下去的命運。畢竟,民意如流水,不歸某一家。所以,無論怎樣變、無論怎樣換,都應該萬變不離其宗。這個“宗”,就是兩岸和平發(fā)展的歷史大勢。

  經過近8年的大交流、大合作、大發(fā)展,和平穩(wěn)定已經成了兩岸特別是臺灣民眾的主流民意。但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,這一切都是建立在“九二共識”、反對“臺獨”這個共同政治基礎之上的。如果這個基礎被“換”了,那和平發(fā)展的道路當然也會隨之改變,臺灣民眾的和平紅利,亦將不復存在。

  有所“換”,有所“不換”,是當前形勢對兩岸人的考驗,也是兩岸人應有的一種智慧。(中國臺灣網網友:王沉)

(本文為網友來稿,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)

編輯:趙靜

相關新聞

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