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號:

郭海榮:網絡給傳統(tǒng)文化傳播帶來機遇和挑戰(zhàn)

時間:2012-05-30 16:11   來源:大河網

河南省社科院青年學者郭海榮發(fā)言

  大河網訊(記者 范娟華 時文靜 許會增/文 郭俊華/圖 閻乃川 楊紅星 牧堃 陳要逢/攝像)“互聯網帶來一種全新的社會生活方式,它跟傳統(tǒng)的華夏歷史文明必然有沖突,但是同時也帶來發(fā)展的機遇!痹5月29日下午舉行的第三屆“嵩山論劍·臥龍群英會”中國網絡媒體高峰論壇第二場論壇上,河南省社科院青年學者郭海榮表示。

  在談到網絡與華夏文明傳承與創(chuàng)新時,郭海榮說,現在網絡文學尤其是穿越小說等,里面對詩詞歌賦的有效使用甚至是封面的設計,體現的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意韻、結構,都是年輕人樂于接受的,雖然里面有糟粕之處,但是從另一方面看可以幫助青年接受傳統(tǒng)文化。現在一些年輕人通過網絡小說營造的氛圍進而喜歡上詩詞歌賦,然后喜歡上中國的傳統(tǒng)文化包括漢字、禮儀。所以,文學是可以通過網絡去傳承的。

  “但是,網絡文化的發(fā)展也帶來很多挑戰(zhàn),比如在語言方面,英語的網絡語言使用大概占到90%,漢語的網頁信息只占到1%,這里面?zhèn)鹘y(tǒng)的中國文化在互聯網世界里面其實是一個弱勢文化,而且在浩如煙海的英文信息里面如何彰顯中國的傳統(tǒng)文化,如何使中國傳統(tǒng)的文化不至于被邊緣化,是我們面臨的挑戰(zhàn)!惫s說,“另外,網絡語言的異體化,使一些網民出現閱讀障礙,所以現在網上有人說會使用錯別字是對的,不會使用錯別字才是錯的,使人們出現很多提筆忘字的情況,忘記漢字的書法之美,這些在青少年當中表現極為明顯!

  郭海榮表示,華夏歷史文明如果想在互聯網上獲得有效的傳承,必須順勢而為,真正利用好網絡媒體,用華夏文明來豐富、完善網絡文化,并且發(fā)揮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慎獨、慎言、慎行,對網絡“狂歡”進行有效約束。

編輯:王曉蕊

相關新聞

圖片